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 (缪璐 郁玫)提起上海浦东,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超高层建筑群成为人们对此的第一印象,但殊不知,这一区域有高度的同时,还通过读书会织就知识密度。
12月2日,在陆家嘴读书会的举办地点、浦东的阅读地标小白楼融书房,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与市民读者迎来了他们之间第666次重逢——两档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
“这个融书房因为读书会简直成为全上海知识密度最大的地方了”,一位参加浦东两个读书会的读者这样评价。从2018年世界读书日开启首场活动至今,五年时间,共举办了60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
50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与读者面对面,他们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有知名作家,有高精尖领域的拔尖人才,也有百万人气的自媒体达人……定时、定点,风雨无阻,浦东的两个读书会像一个约定,线上和线下3000多万人次共同创造了上海全民阅读的一处靓丽风景。
12月2日,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两档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举行。蔡渭清摄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在五周年庆典活动上致辞时说,“五年间,我们发现,实际上,大家学历史、悟思想、感新知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年轻人苦于学习的场景比较单板、外企员工苦于学习的时间段不够灵活、青年科学家们苦于学习内容不够解渴、基层群众苦于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只要植入更多优质场景、引入足量合规师资、开展更多思想策划、配送更多样的文化内容,两档读书会完全可以让每一类受众都以自己最为亲切舒适的方式来听、来读、来学,让学习成为遍及全社会的新风尚。”
曾在陆家嘴读书会讲台上与读者分享自己调研留守儿童现状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杨帆说:“将留守儿童话题带到读书会的本意是想对这个群体去污名化,同时,通过还原孩子们对于自己日常生活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让他们的韧性得以呈现,并希望借此让许多城市中产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育儿执念。”
被历史学界和读书界誉为“仇神”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仇鹿鸣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对阅读的看法,“最根本的是有‘读好书’的精神,即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才是最大的动力。”
在被主持人问到如果选择一句尼采的话送给大家,会选择哪句时,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B站上给年轻人上哲学课的余明锋送给读者一句话:“尽管现象千变万化,但在事物的根本处,生命却是牢不可破、强大而欢乐。”
活动最后,666期读书会载梦新征程启动,展望了两档读书会未来的发展——将两档读书会打造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发展生机勃勃,用心用情讲好浦东故事、上海故事、中国故事,满足市民高质量的文化需求,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浦东文化高地、擦亮上海阅读推广的金名片。(完)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翼龙的中空骨骼结构只是为减重以飞行适应吗?骨壁相对较厚这一特征是准噶尔翼龙类的“独门绝技”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蒋顺兴团队对采自中国热河生物群距今1.3亿年左右地层中的翼龙化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最新发现并建立一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相关研究结果还挑战了包括上述两个问题在内的古生物学界对翼龙的多项传统认知。
中国热河生物群约1.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标本。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这项重要翼龙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旗下Heliyon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蒋顺兴副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热河生物群被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很长时间以来,翼龙化石仅发现于中晚期,其早期一直到2022年才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但仅保存有一侧翅膀和右侧脚部,研究者将其归入鸟掌翼龙类。此次研究的华北克拉通翼龙是热河生物群早期第二件翼龙标本,虽然也不太完整,但保存有部分中轴骨骼和大部分的右侧翅膀。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蒋顺兴副研究员介绍翼龙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发现及研究成果。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华北克拉通翼龙翼展约1.8米,是一个中等体型的古翼手龙类的成员,具有第一翼指骨近端的腹侧面有一个大的神经孔、乌喙骨与肩胛骨关节处不膨大这两个自有裔征,并具有五方面特征组合:一是近方形的胸骨板;二是乌喙骨与胸骨关联的关节面凹,且具有向后侧的膨大;三是肱骨近端肱骨头和三角肌嵴上缺少突起;四是肱骨略长于翼掌骨;五是第一和第三翼指骨近等长。
基于这些特征,研究团队鉴定建立梳颌翼龙科的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这件化石标本上除保存有该翼龙外,还同时保存有热河生物群的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类蜉蝣等3种代表性生物。
本次研究发现的“华北克拉通翼龙”化石正型标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蒋顺兴指出,长期以来,作为飞行爬行动物,翼龙像鸟类一样具有骨壁薄、内中空的骨骼结构,一直被认为是对飞行行为的一种适应,最常被解释为飞行时减轻自身体重的需要。此外,在翼龙类群中,准噶尔翼龙类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骨壁特别加厚的类型,也是其鉴定特征之一,曾有研究者认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加厚是对频繁起飞的一种适应性特征。
本次研究的华北克拉通翼龙不属于准噶尔翼龙类,却具有较大的骨壁相对厚度,这使研究团对上述传统观点产生怀疑,由此综合已公开的翼龙骨壁相对厚度数据,并补充大量准噶尔翼龙类及中国其他翼龙化石的信息,共计获得143组数据。
蒋顺兴表示,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团队发现翼龙骨壁相对较厚这一特征并不是准噶尔翼龙类所独有,而是广泛分布在侏罗纪繁盛的“喙嘴龙类”(非翼手龙类)和一些时代相对较早的翼手龙类中,并且在多个已知的翼龙型类中也具有类似的骨壁相对厚度较大的特征,因此,骨壁相对较厚应该是翼龙类的一个原始特征。
实际上,除翼龙种类不同骨壁相对厚度不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骨壁的相对厚度,包括同一骨骼的不同部位也存在明显的厚度差别,而同一骨骼的同一部位在从幼年到成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相对厚度的变化。
“华北克拉通翼龙”第二翼指骨骨干位置组织切片,显示其相对较厚的骨壁以及不完整的生长停滞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此外,翼龙同一个体中不同骨骼也会有相差较大的骨壁厚度变化。本次研究发现,不仅骨壁相对较厚不能作为准噶尔翼龙类的鉴定特征,准噶尔翼龙类的骨壁也不都是较厚,如肱骨和桡骨的骨壁就相对较薄,这一现象也存在于现生飞行脊椎动物蝙蝠中。从材料力学性能上分析,一根中空的均质管,其厚度越薄抗扭性越强。
“所以,准噶尔翼龙类的肱骨和桡骨骨壁的相对变薄很可能也是类似于蝙蝠对飞行的适应,增加其在鼓翼飞行过程中骨骼的抗扭性,而不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蒋顺兴说。
翼龙类群骨壁相对厚度统计直方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 供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汪筱林研究员强调,研究团队对华北克拉通翼龙和准噶尔翼龙的最新研究,虽然对于长期以来认为翼龙骨壁变薄只是为了减轻体重这一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和全新解释,但已灭绝的翼龙和现生的蝙蝠、鸟类等飞行动物,它们的骨骼向骨壁薄、内中空结构演化,大的方向为减重适应飞行是毋庸置疑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