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多名跨国公司高管在链博会上接受海外网采访。他们表示,链博会彰显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提振外企在华经营信心,为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链博会链接全球机遇”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链博会吸引了国内外515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其中境外参展商占比达26%。受访的跨国公司高管普遍表示,链博会彰显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理念,为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我们很早就决定参展了。开幕式上,来自欧洲、美国等世界各地跨国企业的负责人都聚集在一起。”谈及参会感受时,日本AGC集团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感慨道。他表示,AGC已耕耘中国市场40余年,在汽车、显示器、智能手机等领域提供材料解决方案。“中国充满活力的供应链与世界相连,让整个世界恢复活力。因为是相互链接的,所以链博会很有能量。我们也希望成为中国与世界链接的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链博会上,来自欧洲的跨国企业帝斯曼-芬美意展示了从婴幼儿、儿童、成人到“银发一族”的营养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供应链。该企业中国总裁周涛向海外网表示,链博会作为开放合作、互惠发展的新型国际公共平台,彰显了中国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坚定决心。“我们希望在链博会上发掘更多发展机遇,探索更多与中国合作伙伴深入交流和互利共赢的机会。”
链博会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也是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的共同感受。这家在华发展30年的跨国制药公司,正深植于产业链供应链完备的中国,以此联系和服务全球业务。王磊表示,通过链博会,希望进一步拓展与各方的交流,撬动本土伙伴的关注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以中国产业优势链接全球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中国贸促会最新报告表明,八成以上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满意以上”,七成在华产业链布局趋向“保持稳定”。受访中,多位跨国公司高管均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态度。
“我们十分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周涛告诉海外网,中国一直是帝斯曼-芬美意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自1963年入华以来,帝斯曼-芬美意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消费市场的活力。“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携手本土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助力中国的高质量水平发展。”
当问及对2023年中国经济表现的评价时,世界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用“韧性极强”来形容。他说,中国是一个体量巨大的经济体,在很多商品领域都是全球最大消费者。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他认为中国和全球经济都将会找到应对的方法。“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感到乐观,相信中国能够实现全年GDP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
“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阿斯利康全球研发、生产供应及创新网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始终看好这个市场,也对中国经济整体进程充满信心。”王磊说。
“继续加码对华投资”
今年以来,外资来华势头不减。1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以及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的坚定态度,为外资在华深耕提供了更多可能。跨国公司高管普遍表示,将继续加码对华投资,分享中国发展机遇。
“自1924年马士基船舶首次靠泊上海,到明年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就满一百年了。”彦辞向海外网表示,“中国是马士基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我们的全球供应链框架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马士基在上海临港投资1.74亿美元建设绿色智慧物流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11.3万平方米,比15个足球场还大,仓储容量为15万平方米,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运营。这只是我们在中国持续投资的一个例子。”
“本次参加链博会,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展现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高度重视中国市场潜力、以国际餐饮和食品品牌为链接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发展力度的决心和信心。”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CEO博涛表示,“未来,汉堡王中国将携手更多合作方、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持续关注和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带动整个餐饮行业的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中国区主席白睿明在受访时,同样表达了对加码中国市场的期待。“中国在多个领域引领着全球绿色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进一步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是我们共同探索行业低碳转型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重要合作伙伴。今年6月,力拓中国技术与创新中心与四川大学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二氧化碳矿化工艺的创新研究,致力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我们也还将继续与宝武集团、首钢集团、清华大学等伙伴继续开展研发合作。”(海外网 刘强 实习生 李雅唯)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 (缪璐 郁玫)提起上海浦东,上海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超高层建筑群成为人们对此的第一印象,但殊不知,这一区域有高度的同时,还通过读书会织就知识密度。
12月2日,在陆家嘴读书会的举办地点、浦东的阅读地标小白楼融书房,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与市民读者迎来了他们之间第666次重逢——两档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
“这个融书房因为读书会简直成为全上海知识密度最大的地方了”,一位参加浦东两个读书会的读者这样评价。从2018年世界读书日开启首场活动至今,五年时间,共举办了60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
500余位专家学者前来与读者面对面,他们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有知名作家,有高精尖领域的拔尖人才,也有百万人气的自媒体达人……定时、定点,风雨无阻,浦东的两个读书会像一个约定,线上和线下3000多万人次共同创造了上海全民阅读的一处靓丽风景。
12月2日,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两档读书会五周年特别活动举行。蔡渭清摄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玮在五周年庆典活动上致辞时说,“五年间,我们发现,实际上,大家学历史、悟思想、感新知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年轻人苦于学习的场景比较单板、外企员工苦于学习的时间段不够灵活、青年科学家们苦于学习内容不够解渴、基层群众苦于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只要植入更多优质场景、引入足量合规师资、开展更多思想策划、配送更多样的文化内容,两档读书会完全可以让每一类受众都以自己最为亲切舒适的方式来听、来读、来学,让学习成为遍及全社会的新风尚。”
曾在陆家嘴读书会讲台上与读者分享自己调研留守儿童现状的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杨帆说:“将留守儿童话题带到读书会的本意是想对这个群体去污名化,同时,通过还原孩子们对于自己日常生活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让他们的韧性得以呈现,并希望借此让许多城市中产父母可以反思自己的育儿执念。”
被历史学界和读书界誉为“仇神”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仇鹿鸣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对阅读的看法,“最根本的是有‘读好书’的精神,即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才是最大的动力。”
在被主持人问到如果选择一句尼采的话送给大家,会选择哪句时,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B站上给年轻人上哲学课的余明锋送给读者一句话:“尽管现象千变万化,但在事物的根本处,生命却是牢不可破、强大而欢乐。”
活动最后,666期读书会载梦新征程启动,展望了两档读书会未来的发展——将两档读书会打造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坚决扛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发展生机勃勃,用心用情讲好浦东故事、上海故事、中国故事,满足市民高质量的文化需求,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打造浦东文化高地、擦亮上海阅读推广的金名片。(完)